原标题:“十二五”东莞教育成绩单
时间回到2012年3月,当时的东莞教育存在着学前教育发展亟待突破、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初中教育质量相对落后、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和水平未能适应东莞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等诸多短板,优质教育资源缺乏,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和优质学校的呼声越发高涨等问题。
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在2012年教育工作会议上为东莞教育提出了一个目标:到“十二五”末期,东莞教育水平争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除了与珠三角的几个城市比,还要与全国同等的二线城市相比,例如浙江、山东、江苏等省份同等发展水平的城市。”
为此,东莞市教育局印发《东莞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首次公布基础教育“十项工程”,即学前教育普惠工程、初中教育提升工程、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工程、民办学校促进工程、随迁子女就学工程、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工程、高效课堂工程、师资素质提升工程、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及教育教学科学评价工程。
按照初步设想,这十项工程是根据东莞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针对教育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对学生终身发展和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具有支撑作用的重点项目。
那么,“十二五”已收官,东莞教育是否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呢?十项工程进展如何?在2016年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市教育局局长梁凤鸣通报,截至目前,东莞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国家督导验收,31个镇街创建为东莞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镇街。
展望未来五年东莞教育发展,梁凤鸣表示还应在以下方面继续发力:打造“东莞慧教育”取得初步成效,在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民办教育质量提升等领域取得重点突破,德育创新、教育信息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等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2018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